1.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的特征

2.全域旅游的五大核心概念

3.旅游景区具体有哪些部门和岗位?

4.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旅游景区概念界定_旅游景区概念界定是什么

1 、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景区及开发价值进行整体评价。投资商在与景区所有者即签订合同前,可以聘请旅游专家,通过初步的、市场、交通、环境、政策评估之后,提交一份《旅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旅游项目投资价值评价报告》,以作为决策依据。

2 、合同签定

旅游景区开发,一般涉及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甚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对于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非产业化的法律法规,对旅游投资商十分不利。旅游特许经营权是投资商必须合法控制的核心,其中包括门票收益权、景区开发与招商权、核心土地购买权等几个方面。如何签订合同,并要求负责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电等),是非常需要经验和技术的。另外,合同签订的同时,需划定红线,确定项目的开发用地和建设用地。

3 、组织管理架构

合同签定后,运营方(即原来的投资方,合同签订后,投资方就转变为了运营方)应立即着手组建开发管理团队,并建立开发运作的管理构架与管理制度。管理构架应包括前期工作部、建设管理部、开业运营部三方面。前期工作部,主要负责项目开工建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委托旅游规划设计公司进行市场调研、产品策划及规划设计;编撰文件向相关部门报批、向社会招商等。建设管理部,以项目经理为首,负责建设准备工作和工程施工期间的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完成。开业运营部,负责景区开业营销策划,办理开业手续,落实景区运营必备的人、财、物,提高景区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力。

4 、产品策划(项目设计)及项目运作策划

产品策划(项目设计)及项目运作策划不同于旅游规划,主要用来解决主题定位、市场定位、游憩方式设计、收入模式、营销模式、运作模式、盈利估算、投资分期等问题。必须聘请专业的旅游项目开发咨询顾问公司,提供《旅游项目总体策划报告》及《旅游项目开发运作》。为了与国债申请、资金申请、银行融资、战略投资人及子项目投资人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全面配合,应编制《旅游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5 、规划

产品策划完成后,或与此同步进行,应该聘请专业机构,编制《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或者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含部分需马上动工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建项目要先进行旅游规划、确定规划条件,到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方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景观与建筑设计。

6 、设计

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后或是规划编制的同时,要委托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旅游景区的景观及部分建筑设计。主要包括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休闲及景观节点、景观小品等。设计的基本程序为勘察-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7 、审批事项办理推进

通过的各项审批非常重要。其中,发改委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规划评审,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扶持项目立项与申请,国债项目、农业项目、旅游项目等特殊扶持申请;规划委批准;土地规划审批;建设土地的招、拍、挂与征用;合同中承诺的落实;施工图的审查;建设准备与报建批复等等,十分繁杂。

8 、资金运作与招商引资

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全部靠企业自有资金,应积极进行融资和招商引资,用少量资金启动项目,利用项目融入建设资金。

9 、建设准备与工程建设

以项目经理为首协调各方,监督、控制工程进度与质量,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完成。旅游项目中主要有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建设、接待设施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四个方面。项目工程结束后,项目法人要组织验收工作。

10 、开业运作

项目完成工程建设,与开业运行,还有较大的差距,开业需要人财物齐备,并且还要有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景区开业需全面配置大量的服务人员,包括导游(讲解员),技术维护,环卫人员,保安,营销人员等,需建立完整的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卫生系统(厕所、垃圾箱、排污等)、旅游安全保障系统、游览服务系统、游客接待服务系统等。以上大多属于软件建设,必须通过规则、流程、培训等管理工作,才能运行到位。一炮打响,是开业营销的重要目标,其中建立专业的营销队伍,用以理清渠道、展开品牌推广、开展活动促销等是基础。旅游景点一般在开业后的1-3个月可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正式开业营运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区(点),可以向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申请景区等级评定。

1涵义界定

编辑

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2开发原则

编辑

旅游开发原则与 景点布局

(1)特色性原则。开发利用旅游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2)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的共生性,包括自然与自然之间、自然与文化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3)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

3开发理念

编辑

1 、在产业链联动中寻找解决方案

旅游开发需要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甚至是跨旅游产业链中实现联动发展,以景区为例,一方面可以使景区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另一方面,还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满足游客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提升景区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2 、用实证的科学手段,深度研究细分市场

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旅游项目或是旅游产品的科学程度。规划设计前期,应通过实证的科学手段,深入研究市场特征,尤其是诸如老人、自驾游等细分市场,为后期的产品及游憩方式设计提供详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3 、以人为本,设计游憩模式

旅游的消费主体是游客,因此无论是游线的设计、游乐项目的设计还是休憩及购物设施的布置,都要以人文本,符合游客的旅游习惯。

4 、追求独创奇异,形成独特性卖点

市场竞争的加剧、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促使旅游区不能保持平庸,而是要在市场及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创意,形成区别于其它旅游区的独特性卖点。

5 、深度挖掘地脉文脉人脉,用情境化体验化设计产品

一个旅游景点最不能被复制的除了外,就是当地经过长期发展遗存下来的地脉、文脉和人脉,这也构成了游客被吸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深度挖掘当地的地脉、文脉和人脉,并且用情境化、体验化的设计手法表达出来,让游客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验到。

6 、遵循 “?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技术 ” ,创新旅游营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产业之间的融合,一些新兴的旅游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微博、微**、四格、定制营销等各种风靡的营销手段,都可以拿来为景区服务。各景区应顺应时代潮流,创新营销模式,最大化实现旅游景区的价值。

7 、遵循产业特性,再造管理流程,实现效率提升

与其他产业性比,旅游具备独有的特性。景区可视为一个独立运营的企业,其管理要在汲取其他企业管理流程、模式的基础上,遵循产业特性,实现创新,从而提升效率。

8 、以投资商和银行为导向,包装产品,实现融资

绝大多数景区的归国家所有,但若只靠,无论是在初期开发还是后期运营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短板。在我们看来,在保留国有及对整个景区监督的权利基础上,将经营权开放,甚至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景区的开发建设,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4开发模式

编辑

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模式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

4、为开发而保护。可以选择在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5开发主体

编辑

旅游开发的主体

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二是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

三是完全由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

重要的旅游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6开发内容

编辑

旅游开发的内容

1.开发和挖掘旅游的价值和功能

2.景点与风景区的具体规划与设计

3.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4.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5.旅游的保护与整修

6.人力开发

7.保护自然生态

7旅游规划

编辑

新思考:旅游业呼唤“人本学”的回归

旅游业怎么做,要把握好旅游的脉络和本质。在经历了从经济、文化的视点之后,旅游应该回归到对人的需求本质的满足上来,旅游开发也应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把握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了人们的时代需求,成为的关注产业,也成为企业的投资热点。的确,旅游具有强大的经济作用,能够促进消费、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增加地区税收、促进就业并有利当地居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因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而备受关注。

人们对旅游行为及旅游产业的广泛关注正是缘于其突出的经济效应,但旅游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文化性。正是人们准确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各地旅游开发沿着各自文化的特质属性在发展,旅游产品百花齐放,人们的旅游过程也着着实实变成了一次与居住地或同或异的文化大餐。旅游开发规划的文化导向,引领全国各地旅游产业走向了辉煌与浪漫。

但同时,过于强调文化及文化的再现又会走入一种极端的泛文化误区中!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回到其根本的出发点,即人的需求的满足上。这里,我们不必再从哲学、心理学或经济学的意义上去探讨为什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去发展旅游业,只谈在经历了从经济学、文化学对旅游认识的阶段后,从人本学的角度来思考旅游业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旅游,其实是做人的文章!

新角度:旅游规划应着眼“人居与人性”

从人本学的角度思考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围绕旅游行为中的核心主体——旅游者——来构建人本主义的旅游开发理念体系。如果从客体与主体两方面来思考,旅游其实是在编织并诉说两个“人”的故事,即人居与人性。

人居,打造我们共同的家园

家乡或客居,人们始终离不开选择其一作为为生活空间。一个旅游地的建设,首先是建成一个优质的人居环境。但这里的人,既包括旅游者,也包括当地居民,还包括及经营者,当然,前两者尤其重要。

从当地居民角度,旅游地应是当地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在人居环境建设时,第一要考虑当地居民问题,使其安居乐业是必须的也是最好的处理方式。随着旅游地的开发推进,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用地,对于当地居民,如何安排其居所,又如何使其就业,是旅游开发初期就要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有的及开发者只是搬迁、补偿,没考虑其持续生活与发展,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将居民也能纳入旅游系统中综合考虑,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从旅游者角度,旅游地应是其第二生活空间。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作为生活方式之重要组成,旅游地应该满足旅游者追求差异与特色、体验邂逅与逃离的要求。这样的生活空间,才具有使旅游者具有重复消费的休闲度诉求。

不管是安居乐业之所,还是第二生活空间。旅游地作为人居环境的建设,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区位是十分重要的先天因素。通常距离大中城市1-2小时或小城市周边自然环境好的旅游地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人性,怎么玩的思考与注解

由于特定的内敛性格及其它种种因素,东方人对人性的研究与评说含蓄隐忍又曲径通幽。然后,浪漫闲适的旅游需要我们直面人性。食、色、贪玩、追求自由,皆人之本性。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尽可能的发现并满足人性需求便是旅游创意、旅游项目设计的核心内容。其实这一人性的满足,可谓一个“玩“字了得。旅游开发也就是要应对”怎么玩“的问题。

第一,吃、住、行、游、购、娱,都可做很好的注解,尤其是后三者,是纯玩;前三者是人的基本需求,但在旅游开发中,吃、住、行都是有特色的,也逐渐上升到值得玩味和考究的层面了;

第二,人们喜欢玩新、奇、特的东西,在旅游开发中可异地引入,也可创新开发;

第三,人们“玩”,是要有特色文化品味的。在旅游开发中,要有文化的深度,对地方特色文化要深刻玩味,把历史的地方的深厚文化挖掘出来,做到雅俗共赏的程度。旅游产品,只有做到这种特色文化的深度,才是有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生命力的。近十来年,旅游本质的文化论和旅游开发的特色文化导向,正是把握了人们对特色文化品味的需求;

第四,”怎么玩“也包括与什么人玩,即玩的群体问题。人是社会的人,在旅游开发中,有针对性地开发特定团体旅游,打造特定的社交环境与产品,精准定位与满足分众市场要求,自然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 温泉旅游产品设计中的秘汤、各旅游地的等等,都考虑了这种分众市场问题。

新观点:旅游解决“人之需”

旅游业是对一种服务产业,首先是对人的研究,人本主义的开发思想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导向之一。我们要思考与旅游相关的各类人,旅游者、开发商、当地居民、、其它各类组织以及我们这些从事旅游咨询与规划工作的人等,也从各类人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旅游项目、旅游规划方案,以期这些项目与方案能真正满足各类人之各类需求。

旅游规划首先应该研究各类人之需求,并站在其角度设计产品,做足人的文章,才能做好旅游规划。

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的特征

导读初级经济师是考生公认的难度不是很大的考试,不仅因为考试科目比较少,更重要的是考试的重点都在教材上,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基本在2021初级经济师考纲中,就会把2021年考试的内容概括出来,考生其实只要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就可以了,目前,202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我们可以根据2020考试大纲进行准备,尤其是专业科目,更要提早复习,初级经济师专业有10个,分别是分别是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农业经济、金融、保险、人力、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所以我们要合理选择,正确复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详情:旅游经济,一起来看看吧。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旅游业与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与营销调研、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旅游发展、饭店的概念与基本特征、饭店前厅业务管理、饭店客房业务管理、饭店餐饮业务管理、饭店安全业务管理、饭店设备日常管理、旅行社基本业务、旅行社的设立与监管、旅行社的运营、旅行社的组织设计与管理、旅行社的产品开发与创新、旅游景区的概念、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旅游景区营销管理、旅游安全管理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旅游经济专业实务工作的初步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旅游经济基础知识

1.

旅游活动。识别旅游活动/旅行活动/观光活动的内涵异同,掌握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界定及其所使用的技术性依据,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基于不同层面认识的构成要素,认识对旅游活动分类的目的,熟悉常用的依据和通常的分类结果,分析旅游活动的性质,掌握旅游活动的特点、表现及其认知意义,认识选择目标客源地评价的因素,熟悉并理解旅游目的地要素组合以及影响特定客源地居民来访量的主要因素。

2.

旅游者。理解有关旅游者表述体系的差异,熟悉世界旅游组织倡导的旅游统计体系和相关术语的使用,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统计口径和相关术语的使用,分析实现个人旅游所需具备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和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熟悉旅游者分类的常用依据,分析三大基本类型旅游者的市场特点。

3.

旅游。理解旅游的概念及其认知要点,分析旅游不同于传统物产的特点,熟悉旅游的分类依据和相应的分类概况,认识旅游的价值、测量依据、主要决定因素以及旅游在目的地旅游业中的地位,理解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分析导致旅游遭受破坏的原因,熟悉旅游保护工作的原则和实施途径。

4.

旅游业与旅游产品。理解旅游业的概念和特点,熟悉旅游业的构成,理解旅游产品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旅游产品的特点,熟悉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熟悉旅游服务质量的标准与衡量维度,分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途径。

5.

旅游市场与营销调研。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认识市场细分的原则、掌握旅游市场细分的基本依据,理解细分市场与目标市场选择的关系、了解目标市场选择的方法,掌握选择目标客源地的常用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类型的目标市场策略的优缺点,了解旅游营销调研的作用和基本步骤,熟悉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掌握旅游市场预测方法。

6.

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解旅游业发展带给目的地经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分析预防负面经济影响的措施,熟悉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掌握预防负面环境影响的措施,熟悉旅游业发展带给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分析预防负面社会文化影响的措施,熟悉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核心问题。

第二部分 饭店经营与管理

7.

饭店概述。掌握饭店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理解饭店经营要素的构成;理解饭店的分类方法与业态发展;熟悉中国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理解饭店集团类型、优势及发展趋势。

8.

饭店前厅业务管理。识记客房预订的任务,辨别客房预订的渠道与种类,制订客房预订程序,理解客房预订制度,简单推算超额预订数量,解决客房预订纠纷;辨别客房状态类型,制订用房预分方案,理解入住登记的内容和程序,处理预订常见问题,比较房价不同类型,实施前台销售技巧,简单测算客房经营统计指标,提供前厅新技术应用例证;总结前厅礼宾的迎送与行李服务内容,理解金钥匙服务哲学。

9.

饭店客房业务管理。理解客房服务质量标准设定原则,简单测算客房服务人员配置,实施客房服务过程控制,解决客房常见问题;概括客房清洁工作内容与方法,执行客房清洁质量控制,总结公共区域清洁卫生特点与工作要求,辨别清洁剂种类和管理要求;理解客房用品选择原则,简单推算客房用品消耗定额,实施客房布件管理,提供客房新技术应用例证。

10.

饭店餐饮业务管理。理解饭店菜肴质量的评价要素和影响因素,实施菜肴质量控制,比较西餐、中餐和酒水的常用服务方式,执行餐饮服务质量控制;简单推算饭店餐饮产品毛利率,执行餐饮产品价格策略和优惠促销策略,策划餐饮专项活动。

11.

饭店安全业务管理。理解饭店安全管理的含义;制定饭店消防应急方案,实施火警火灾处置工作;理解饭店治安管理的特点,掌握治安管理的环节与方法,实施突发处置;掌握饭店环境卫生、菜肴制作、用具卫生管理基本环节与方法,实施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置管理。

12.

饭店设备日常管理。理解饭店设备特点与设备寿命,识记设备基础资料,理解设备使用管理目标,明确使用部门管理要求,掌握设备使用管理环节与方法,辨别设备维修方式、类别,运用设备维修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维修效果。

第三部分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13.

旅行社概述。掌握旅行社的定义和基本业务,了解旅行社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现代旅行社业的发展进程,以旅游分销渠道为背景分析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位置与作用,掌握旅行社的职能。

14.

旅行社的设立与监管。了解影响旅行社设立的内外部因素,熟悉旅行社设立的程序,包括分支机构的设立和外资旅行社的设立;熟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行社进行监管的法律依据,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对旅行社进行监管的内容;熟悉旅行社行业组织,了解旅行社行业创新性治理体系。

15.

旅行社的运营。熟悉旅行社的分类体系,了解旅行社的分类制度;通过与旅游者消费行为对标,分析旅行社的业务流程;了解旅行社业务划分为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的原因,以及具体业务内容;掌握旅行社的组建形式,熟悉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内涵和方向。

16.

旅行社的组织设计与管理。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主要业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理解计调的含义,熟悉计调业务的主要内容和计调部的主要职能,理解旅行社市场营销部的含义,熟悉旅行社市场营销部、接待部、门店管理部的设置情况及其主要职能;掌握旅行社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熟悉旅行社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分析旅行社组织结构设计的背景因素,掌握新型旅行社组织结构的设计方向;分析旅行社组织业务流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旅行社业务流程再造的含义和目标,熟悉旅行社组织业务流程创新的主要体现;了解客户关系管理和平衡计分卡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旅行社的应用。

17.

旅行社的产品开发与创新。熟悉旅行社产品的概念、特点和类型,掌握旅行社产品的本质;掌握旅行社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掌握旅游线路(行程)开发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流程;掌握旅行社产品创新的概念,分析旅行社产品创新的现状,掌握旅行社产品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第四部分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18. 旅游景区的概念。理解旅游吸引物、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区和旅游景区的异同。掌握旅游景区的类型,理解旅游景区的构成要素。

19.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理解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的组织程序与方法;了解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实施主体;合理使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价因子、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实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评定。

20.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了解景区票务服务内容,理解景区咨询服务内容,掌握景区投诉服务处理;了解景区解说服务概念,熟悉导游解说服务与自助式解说服务内容。了解餐饮服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了解景区住宿服务的分类与管理方法,了解旅游交通服务的类型与服务管理内容,熟悉景区购物服务管理内容。

21.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理解市场营销基本内容,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了解景区市场预测的基本内容。了解景区市场细分的依据、原则与步骤,理解景区目标市场选择策略,理解景区市场定位策略。了解景区营销组合策略的特征,理解景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了解景区营销前沿动向,了解“互联网+”的景区创新营销、新科技手段的创新营销、传统媒体的景区升级营销。

22.

旅游安全管理。理解景区安全的类别、特点与主要原因,了解景区安全管理的基本体系;了解景区安全制度的主要类型,理解景区突发应急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值班制度、安全检查整改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的内容。掌握景区突发的预防、自然灾害预防、事故灾害预防、公共卫生预防、突发性社会安全预防。了解景区安全处置原则,掌握突发危机处置方法、自然灾害处置方法、事故灾害处置方法、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方法、公共卫生处理方法、社会安全处理方法。

关于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详情:旅游经济,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目前2021考生可以参照以上的大纲进行复习,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掌握初级经济师高分技巧,祝大家考试成功,加油!

全域旅游的五大核心概念

摘 要旅游产品是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复合概念的内涵界定对开展旅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和业界对这个概念尚有争议,由于使用的角度不同,界定的视角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本文在界定旅游产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旅游产品文化功能的可持续开发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品;文化特征;文化功能;可持续开发对策

一、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产品的概念尚有争议,由于使用的角度不同,界定的视角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国外对旅游产品的界定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两种:史密斯对旅游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解释模型,这种模型在平面上为一圈层结构,核心为物质基础(P),依次向外第一层是服务(S),第二层为接待业(H),第三层是游客的选择自由(FC),最外层为游客的参与机会(I)。史密斯是在客观的物质条件上注重了旅游者的主观意愿;米迪兰敦则认为,旅游产品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综合概念,包括旅游者从出门旅游开始到旅游回家期间所有涉及的设施与服务所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第二是指某一特定的具有商业性的物品,如吸引物、接待设施、交通、服务等。国内旅游学界关于旅游产品较为公认的定义主要是经济学家给出的。传统旅游经济学派以林南枝、陶汉军为代表,他们依据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从三个视角来界定旅游产品,即从旅游者来看,是自己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经历;景区旅游经营者认为是他们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旅行社则认为是以旅游为原料,以行、游、住、食、购、娱等诸要素及各个环节的服务为零部件,针对客源市场需求,按照一定的主题,设计、加工、制作、组合而成的旅游线路。新兴旅游经济学派主要以王大悟、魏小安为代表。他们从功能上来界定旅游产品的概念,认为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他们把旅游产品理解为“物品+服务”,旅游产品构成中既有有形的物品要素,又有无形的服务要素。当今旅游学界大多赞同这一的定义。那么,如果我们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这个旅游消费和旅游供给同步实现的完整过程包含了旅游者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要素:旅游吸引物的文化蕴含与主题、旅游设施的文化内涵与风格、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文化指向、旅游产业的文化定位等等,其核心因素是便是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服务中所含的文化特征。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深层表述,是旅游者的出发点与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是旅游业经营的灵魂。旅游者出游主要是出于了解异地文化的动机,旅游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而旅游则是实现文化的教化和功能的良好载体,是对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弘扬,是两种不同地域文化的际遇与整合。因此,我们认为,从文化学视角来看,但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文化旅游动机,并可以被利用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旅游产品。在产品形态上既有物化形态的实在物,也有非物化形态的模式或意境,主要体现为旅游目的地的物化景观文化、生活方式、制度和观念文化等。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指向,文化旅游产品的特征概括为八个方面:(1)非物质性。这种非物质东西的实质、主要内容是一种服务。比如,桂林的乐满地主题公园,旅游者只有亲自来到桂林,才能享受到它带给自己的快乐.(2)不可转移性。文化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无法从旅游目的地运输到客源所在地供游客消费,且只能以文化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引起购买者的流动来实现。(3)服务性。服务性产品是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体或过程,而服务仅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种可以被用以交换的无形产品。(4)异地文化特性。任何旅游产品都有自己特定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旅游产品的利用价值和功能、开发利用方向都不一样。(5)文化创造特性。旅游产品大多是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身创造的,不是天然固有的,即便是纯粹的自然旅游,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打上人类的标记。(6)时代特性。由于文化是一个不断变迁的现象,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旅游产品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7)在产品形态上,文化旅游既有物化形态的实在物,也有非物化形态的模式或意境。物化形态可以是显性的、具体的或可明确被感知的(如古迹、古物、建筑等);非物化形态主要是隐性的,但仍可以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民俗、表演、歌曲、制度等),并可以通过象征、渲染等手段,将其从精心营造的旅游文化场景中揭示和显现出来。(8)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多元可变性。由于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所以导致文化旅游的动机和需求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同样,由于旅游者的个体差异(需求差异、消费差异、感知差异等),旅游产品的内涵也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旅游产品文化功能的可持续开发

产品开发是指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开发者应掌握市场的需要,依此设法增强或转变产品的特色,建立合理的档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的开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旅游文化产品的改进,即对现有产品进行价值分析和功能分析,确认旅游消费者所喜欢和追求的必要功能,补充缺乏功能,高效地实现产品价值;二是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是指开发商发现旅游市场产品新的核心利益需求后,生产并提供从核心产品到附助产品的全新产品,以满足旅游市场的新需求。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文化旅游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在于文化旅游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即从生存、发展升级到自我实现,以及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对比以往中国旅游产品开发的状况,我们如今对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融入更多有针对性的文化要素,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就中国总体情况来看,旅游产品开发大多仍在使用单纯展示,卖初级产品,粗放式的浅层开发模式,这势必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的各种旅游功能和应有的效益,造成旅游的浪费和闲置。因此,因地制宜,挖掘现有旅游的科学文化内涵、释放旅游文化势能,进一步对现有旅游进行整合,是提高中国旅游总体效益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许多旅游的科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国内外学术界早有相当的研究成果及定论,但由于长期处于以单纯的展示自然山水风光为主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国外众多依靠旅游的科学文化内涵发展起来的旅游名胜地相比,中国许多的优质旅游的科学文化内涵还只“待字闺中”,未被人识。因此,我们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文化功能充分融入旅游产业的其中,从而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关键是如何把文化渗透、融合、揉进各类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使其有灵魂、有主线、有品位。针对有形文化旅游,产品在开发时要使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为旅游活动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使它“活”起来。针对无形文化旅游,特别是一些文化遗存,挖掘其文化深度内涵,可以通过一定的设施和活动,营造文化氛围,使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物化”载体展现出来,让游客能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品味,获得教益,从总体上增强对游客的感官冲击度、情景体验度、情绪调动度、信息接受度。

2.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功能.这就要求开发者以市场为标准,根据游客需求,针对不同市场群体,结合文化旅游特征,以文化为导向,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个性产品,开发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因此在开发中应针对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能满足游客文化消费要求且能激发旅游者兴趣的旅游产品。

3.体现特色和品位,突出文化主体。从发展的趋势上看,没有参与性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是难以吸引游客的。所以,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鲜明的特色为形式,以丰厚的品位为内涵,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本质。突出“文化为根,以人为本”,突出和强化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场景或环境的文化性。由于文化具有相对的民族性,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注意突出文化主题,紧扣景区文脉,适当强化和突出,不能偏离、淹没其主流特色。

4.完善相关法律,加强保护。文化旅游中大多为不可再生,鉴于开发中有可能破坏历史文化旅游的行为,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保障文化旅游的永续利用,避免短期行为。如中国已于1982年颁布《文物保护法》,1988年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为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中国于1985年签署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列入2007年立法规划。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游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避免破坏行为发生的一些必要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能有效的规范市场秩序,进行合理有效开发,使旅游在开发时既能让当代人享用,又能为后人传承借鉴。

5.综合性开发原则。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性原则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和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决定的。根据旅游系统理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主要构成要素,对旅游者来说这些是一个整体,而为之提供服务的除旅游行业外,还涉及到文物、林业、建筑、交通、卫生、电信、教育等行业和部门。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协作、配合和支持。因此,文化旅游的开发必须围绕旅游者的核心利益,提供与产品配套的设施和服务,做足文化氛围,以争取更大的客源市场。

6.创新性原则。文化旅游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树立创新意识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业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那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理念的创; 另一方面,深厚的文化内涵必须通过创新的文化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来展示,以适应当代旅游者审美的要求,符合当下科技社会发展水平。所以,文化旅游在开发时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如中国现已开发且获得成功的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依靠不断的产品创新,深圳华侨城培植起了旅游主题公园的品牌,将文化创新融入旅游产品创新中,从而提升了华侨城的旅游功能和品牌形象,创造着中国旅游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力。从1989年最初“锦绣中华”的建成,到之后开发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人造景点相继建成,四大主题园构成的华侨城享誉海内外,给深圳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俗的业绩。这充分说明了旅游产品的创新大有可为。

旅游景区具体有哪些部门和岗位?

全域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旅游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业发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全域”的重点不在于“全”而在于“域”,这意味着,不能只把旅游孤立出来单独看,而是将它作为一种产业来重视,将旅游业与城乡发展问题、农村扶贫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要认识全域旅游概念并不难,它有着重要的五大特征:

一、全域旅游的全局性

全域旅游具有全局性的特征,“全”即“全局性”。首先,全局性体现在旅游发展视角的全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业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单个产业的发展,因其具有的关联性大、综合性强的天然特性,旅游业已经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已经成为“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的优势产业。因此,全域旅游发展是站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尤其是旅游、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其次,全局性也体现在旅游发展要素视角的全局性,落实到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全域旅游提出,要打破以单一景区景点建设为核心,以观光旅游要素为主的景点旅游发展传统封闭观念,向“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并行发展的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的全局性观念转变;由“旅游业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式的散兵发展”向“全社会多个部门有机合作式的全局发展”转变。最后,全局性还体现在旅游发展管理视角的全局性,全域旅游是对旅游发展的配置、产业发展、市场结构、组织运作、制度安排、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全盘统筹考虑,是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特点的复杂管理系统,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复杂性特征。

 

二、全域旅游的空间性

全域旅游具有空间性特征。“域”即空间性,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系统发展旅游业,这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移动性本质特征紧密关联。一方面,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点式”旅游发展空间模式使得旅游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飞地”困境,导致旅游的空间流畅性和贯穿性受阻,狭窄的“点式”空间范围束缚了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旅游管理的发展,亟需在区域范围将旅游做“面式”扩展,让旅游要素建设渗透到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产业扩展到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基础设施辐射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让旅游管理覆盖区域的全部空间范围,保障旅游空间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明白全域旅游并非在我国全部地理空间范围内发展旅游,不是旅游发展的空间,不是旅游发展的空间全覆盖。缪尔达尔“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空间均衡发展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均衡和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全域旅游的空间性,界定了发展的区域空间边界,这就保证了旅游业发展不会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范围,避免了盲目追求空间绝对均衡化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无效的后果。

三、全域旅游的带动性

全域旅游具有带动性特征。“带动性”,即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旅游产业发展到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旅游业是最具创造活力的产业形态,是最容易实施创新发展理念的产业领域,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以旅游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核心动力,并引领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种带动性不仅体现在产业经济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社会文化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单个产业发展的带动性,还体现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多个事业多元发展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绿色增长方式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式的带动性;不仅体现在优化调整的带动性,而且还体现在改革创新的带动性。

四、全域旅游的整合性

全域旅游具有整合性特征。“整合性”,即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各类的整合运用。全域旅游发展,一是需要整合区域的生产要素,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资本、劳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二是需要整合区域的产业,发挥产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性作用,整合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三是需要整合区域的社会管理要素,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引导作用,整合部门职能、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社会参与等社会管理要素,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五、全域旅游的共享性

全域旅游具有共享性特征。“共享性”,即旅游发展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旅游发展起源于人的旅游需求,最终要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原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总量得到了巨大增长,2015年旅游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接待游客超41亿人次。近年来,我国在世界上的旅游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和巩固。然而,我国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以资本投资回报为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阶段,旅游发展的红利只被涉旅企业以及部分群体享用,尚未惠及更多社会主体,这是旅游发展共享性不够的重要反映。全域旅游发展,就是要致力于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通过全域旅游推动和助力我国扶贫战略目标,让广大群众在旅游发展中真正受益,这是对我国旅游业现阶段发展不足的深刻反思,是实现旅游发展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享性的深刻体现。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总经理的职责

工作摘要:

制定并实施景区总体战略和年度经营;建立和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主持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实现景区的经营发展目标。

工作内容:

1.根据集团董事会或景区提出的战略目标,制定景区战略,提出景区的经营规划和经营者。

并经集团或董事会确定后组织实施。

2.主持景区基础团队建设,规范内部管理。

3.拟定景区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

4.审定景区的具体规则、奖惩条例,审定景区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审定经济责任与工资挂钩的办法

组织起来。

5.审核签发以景区名义发布的文件。

6.召集和主持总经理s办公会议,检查、监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展,主持行政会议、

将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工作,听取汇报。

7.主持景区的全面经营管理,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8.向集团董事会或景区提出企业的改造发展和预算外支出。

9.处理景区重大突发。

10.推进景区企业文化建设。

主要职责:

1.景区倒闭要负责的商业目标、政策和。

2.负责景区系统建设方案和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

3.对景区重大经营失误负责。

4.对景区重大管理失误负责。

5.负责景区不合理费用。

6.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负责。

主要权力:

1.有权根据景区董事会批准的景区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和经营制定经营;制定实施,

并组织实施。

2.有权根据景区董事会的原则要求,制定和实施景区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制定公司制度。保护

景区服务质量能满足顾客需求。

3.有权对风景名胜区的设立提出建议。

4.有权聘任或解聘景区内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并决定其报酬,有权为各部门员工工作。

做部署。

5.有权审核景区的经营费用和报销。

6.有权对景区从业人员做出奖惩决定。

副总经理的职责

工作摘要:

协助总经理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经营等政策和策略,实现景区的经营和发展目标。

工作内容:

1.协助总经理制定景区的战略规划、经营和业务发展。

2.使景区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制定景区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相关管理、业务规范和制度。

4.组织并监督风景名胜区各类规划和的实施。开展企业形象宣传活动。

5.按时提交景区发展现状报告和发展规划报告。

6.指导景区人才队伍建设。

7.协助总经理管理景区及各职能部门的运营,协助监督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8.协助总经理推进景区企业文化建设。

9.完成总经理临时分配的任务。

首席运营官的职责

工作摘要:

规划景区的经营策略、流程和,组织协调a

3.全面负责下属的纪律、工作秩序和整体精神面貌。

4.全面负责运营系统预算支出的合理控制。

5.全面负责操作系统程序的正确执行。

6.全面负责规章制度的执行,负责监督检查操作系统。

7.全面负责操作系统所管辖的设备和设施的完整性。

8.对操作系统中涉及的景区秘密的安全负总责。

9.对运营体系对景区的影响负总责。

主要权力:

1.有权维护和检查操作系统的秩序。

2.有权对本系统下属部门的检查工作进行监督。

3.拥有提前调解操作系统间纠纷的权力。

4.有权管理运营系统的员工及各项业务工作。

5.业务范围内突发的处理权。

6.对直接下属岗位的调配有建议权,对任命有提名权,对奖惩有建议权。

7.有权批准下级的任命。

8.有权监督和检查下属的工作。

9.对下属的工作争议有决定权。

10.有权对下属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

运营总监的管辖权:

1.租赁部

2.停车场

3.浴室

4.合作单位

5.游客服务中心

安全主管的职责

工作摘要:

协助总经理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安全方针,实现景区的安全目标。

工作内容:

1.负责制定全体保安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制度并组织实施。

2.负责制定景区治安、保卫、巡逻、消防、水上救援、设施保障等工作措施并组织实施。

3.负责检查指导、合理分工、科学组织安全业务工作。

4.负责组织安全、消防、救生、工程等设备、器材的申请、储存、发放制度,并组织实施。

5.协助总经理工作,做好对下属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定期召开会议。

6.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任务。

首要责任

1.全面负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安保系统工作目标和。

2.全面负责安全系统的正常运行。

3.全面负责下属的纪律、工作秩序和整体精神面貌。

4.全面负责安全系统预算支出的合理控制。

5.全面负责安全系统工作程序的正确执行。

6.全面负责监督检查安全系统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

7.全面负责安全系统所辖设备设施的完整性。

8.对保密系统中涉及的景区秘密的安全负总责。

9.对安全系统对景区的影响负总责。

主要权力:

1.有权维护和检查安全系统秩序。

2.有权对本系统下属部门的检查工作进行监督。

3.有权提前调解保安系统之间的工作纠纷。

4.有权管理员工的安全制度和各项业务工作。

5.业务范围内突发的处理权。

6.对直接下属岗位的调配有建议权,对任命有提名权,对奖惩有建议权。

7.有权批准下级的任命。

8.有权监督和检查下属的工作。

9.对下属的工作争议有决定权。

10.有权对下属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

安全总监的管辖权:

1.游泳保护队

2.安全团队

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工作描述:的全面管理

6.组织处理景区法律事务,指导、监督、检查景区保密工作的落实。

7.负责协调景区系统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前调解问题。

8.定期组织办公室职能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9.领导行政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行政系统人员的专业素质。

10、按程序做好与相关系统的横向联系工作,主动接受上级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及时提出系统间争议的界定要求。

11.对直接下属进行工作描述,定期听取述职并对其工作进行评估。

12、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指示并贯彻执行。

13.定期主持和参加总经理办公室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

14.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接受直接下属上报的合理化建议,并按程序办理。

15.培养和发现人才,根据工作要求和程序申请直接下属的招聘和调配,负责直接下属的提名和任命审批。

16、领导做好本系统文件、资料、记录的保管和定期归档工作。

17.代表景区与外部相关部门和机构联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首席执行官的责任

1、对行政系统工作目标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负总责。

2.全面负责景区办公秩序的正常运行。

3.对景区物流服务的完成质量负总责。

4.全面负责下属的纪律、工作秩序和整体精神面貌。

5.全面负责行政系统预算支出的合理控制。

6.全面负责行政系统工作程序的正确执行。

7.对行政系统规章制度的实施负总责,负责监督检查。

8.全面负责行政系统所辖设备设施的完好性。

9.对涉及行政系统的风景名胜秘密的保密负总责。

10.对行政体制对景区的影响负总责。

首席执行官的主要动力

1.有权维护和检查景区的办公秩序。

2.有权对各系统、各部门的行政检查进行监督。

3.有权提前调解景区各系统之间的工作纠纷。

4.有权管理行政系统员工及各项业务工作。

5.业务范围内突发的处理权。

6.对直接下属岗位的调配有建议权,对任命有提名权,对奖惩有建议权。

7.有权批准下级的任命。

8.有权监督和检查下属的工作。

9.对下属的工作争议有决定权。

10.有权对下属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

行政总监的管辖权:

1.行政系统的员工。

2、行政系统属于办公用房和卫生责任区。

3、行政系统办公用具、设施和设备。

工程部的工作职责

工程部主管的职责

1.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管理部员工和主管全面负责下属人员和下属系统设备的管理。

2.制定本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行模式,有效保证景区内设备设施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建筑装饰的完整性。

3.制定和考核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4.负责组织和指导各管理处完善景区房屋建筑管理。

5.对成本负总责

5.完成景区领导和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办公室职责

部门工作职责

1.负责综合协调、文秘工作、制度完善、信息宣传、档案管理、公务接待、

后勤支持等。

2.负责景区工作会议的组织实施,对重要会议的决定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和重要事项的监督检查。

4.负责景区人员配备,人事劳动等人力管理,员工培训,员工考勤。

5.负责景区办公室的日常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景区文化建设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6.负责办公室局域网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

7.完成景区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职责

1.负责整理、分发、督促景区办公会议、行政会议的通知、会议纪要、会议纪要。

去吧。

2.负责景区的行政事务管理,协助景区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负责制定年度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并组织检查实施。

4.负责建立和完善景区的各项制度。

5、负责组织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6.负责组织每周中层会议,协助景区主要负责人安排、实施、考核每周工作。

7.负责外联协调和接待各级的检查。

8.负责景区的人员编制、人事劳动、工资等人力管理。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系统探讨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于深化推动旅游景观的相关研究,深化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看看旅游景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吧。

 1 引言

 景观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比较宽泛,且被多个学科使用的概念[1],也被引入旅游学的研究中来,形成了“旅游景观”的概念,并成为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尽管“旅游景观”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却从多个方面开展起来。如旅游景观特征探讨[2]、评价[3]、旅游景观设计[4]、旅游景观的符号学解释[5] 等等,对完善和发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尽管研究成果颇丰,从总体来看,旅游景观相关研究仍大多停留在旅游景观的规划开发、类型划分、景观形成机制等定性描述方面。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旅游景观的异质性研究没有得到强调,旅游景观研究的尺度、格局等理论探讨以及定量化研究没有太大进展。

  2 旅游景观的概念问题

 2.1 旅游景观概念研究现状

 景观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词汇,同时也是一系列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由于各自学科特点及关注的焦点不同,景观的理解与定义亦有差别[6]。一般讲是指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景色的图像,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或者是人们放眼所映获的自然景色。景观生态学上的景观则指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这一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尺度则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而且它突出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7]。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而这一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旅游学研究者所青睐。20世纪70 ~ 80 年代“景观论”被引入旅游科学,出现“旅游景观”新概念。由于学科差别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景观”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但部分学者将区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

 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泛指为旅游景观,这一新的含义并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2]。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概念中旅游景观除了强调区域的旅游外,还强调了旅游所处的环境,有学者对于旅游与旅游景观的概念专门进行了辨析。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此处所指的旅游景观主要是指自然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学要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在此情况下,旅游景观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含义,一些社会因素也逐渐被引用到旅游景观的相关概念中来。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景观是一个整体化的动态开放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诸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生成,具有美学价值和精神引力的区域总体环境[5]。另外诸如“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旅游景观系统”等概念逐渐被提出来,这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旅游景观的内涵与外延逐渐加深和拓宽,对于系统研究旅游景观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2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旅游景观的概念

 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景观生态学,对于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原因与系列,无疑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可以成为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旅游景观的概念进行界定,有助于整合经济、社会、地理、生态等人文与自然要素,能够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情况形成全景式、多维度和多尺度的视角,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客观。这里将旅游景观定义为:旅游景观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旅游为依托,由旅游者、当地居民等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条件相互作影响所形成的具有空间异质性的旅游地域综合体。这一系统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多样的格局、功能与等级结构特征。

  3 旅游景观的学术关注度问题

 3.1 旅游景观研究学术概况趋势分析

 与整个旅游学的相关研究相比,目前有关旅游景观的研究国内外相对来说都较少。以“tourism landscape”为关键词,以标题为字段,在“EBSCO”、“ScienceDirect”、 “IngentaConnect”、“Emerald”、“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仅得到26 条记录。主要集中在“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4 条记录)、“English HistoricalReview”(2)、“Vic Stud”(2)、“Tourism Management”(2)、 “Tourism Geographies”(2),而用谷歌趋势搜索,由于数据量少因此无法形成图表。利用中国知网学术趋势工具,以“旅游景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学术关注度图。学术关注度是以CNKI 知识总库中与关键词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形成的学术界对某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

 从学术关注指数折线图可以看出,自1996 年至2008年,旅游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数量不断攀升,特别是在2004 年,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旅游景观研究现状,以“旅游景观”为关键词,以“题名”为字段,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分类排序,得到结果见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旅游景观研究成果分布在多个学科中,其中以旅游最多,在此学科中,以旅游事业为研究方向的旅游景观研究最多,其次为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目前从事旅游景观研究的主要学者为杨宏烈、沙润、吴必虎、王兴中、张凤玲等;旅游景观产出成果最多的单位是广州大学。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景观研究的学科范围较为广泛,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较为广泛。

 3.2 旅游景观研究方向分析

 多年来,国外学者对景观结构的研究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了以地理学社会论为主的三大学派:城市生态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和地理学社会论,注重对景观结构的认知探讨。国外对旅游景观及其评价的研究已由客观到主观,由宏观到微观,由对景观特征研究延伸到对其内涵的研究,由景观形态到对其功能的研究[7]。其中,社会心理学派和地理学社会论有较多成果产出,如从性别[8]、空间[9]、旅游者[10 ~ 11]、社会文化[12 ~ 13]、旅游景观变化[14]以及个案[15 ~ 16] 等方面来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多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Geographies、TourismManagement 等杂志上。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则更为广泛。较多集中在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4, 17 ~ 20]、旅游景观类型划分与评价[21] 及旅游景观配置[9] 等多个方面。而景观生态学也逐渐开始在旅游景观的研究中得到应用,主要集中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在旅游景观规划和开发中的应用[22 ~ 27],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旅游景观的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国内外的'旅游景观的相关研究较为分散,处于萌芽阶段,未成体系。多集中在定性描述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借鉴方面,定量研究以及旅游景观体系的构建研究相对来说较少,个案研究较多,理论构建较少。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旅游景观的研究相对于旅游地理学等传统的研究领域来说,发展时间较短;另外一方面是旅游研究方法本身相对较弱,构建旅游景观的研究方法更难。因此,利用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完整的研究体系对于推动旅游景观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旅游景观研究的重点与趋势问题

 如前所述,景观生态学是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学科,因此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尽管其在学科特性和理论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一些争论尚存,但是其原理和方法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 社会相互关系,能够为研究空间异质性或自然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并为自然- 社会相互关系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事实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已经逐渐运用到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地理学总结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并展开了对于生态旅游这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因此,在加强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应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突出旅游景观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加强量化方法的同时创新独特的理论与方法[28]。

 4.1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开展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景观生态学为视角,旅游景观研究中也要注重尺度研究。旅游景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因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旅游景观研究过程中,应根据研究目的和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内在规律,确定好研究尺度,并得出最优化的调整或控制方案。在旅游景观研究中,首先应重视对比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运行规律或是机制。可以以旅游景观的某一具体研究对象为例,研究不同尺度下的结果的差异。其次,研究如何确定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景观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对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中、大尺度来进行尺度推演。

 4.2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格局问题

 旅游景观的格局研究可以分为景观整体格局与景观空间结构两个方面。传统的地理学非常重视旅游区域的空间结构问题,然而在研究的时候,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都未形成很好的体系。景观生态学为旅游景观的格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成型的方法,这对于改善和增强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景观格局研究的过程中,景观生态学中的等级层次结构理论以及斑块—廊道—基地模式理论等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格局计算方法则为旅游景观格局的评价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定量研究基础,为定量说明什么是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格局研究过程中,旅游景观的整体格局空间特征的分析可以包括各类空间单元(旅游景区、其他类型的产业用地等)的规模、形状、空间分布与组合等空间属性内容。旅游景观中的斑块则可以认为是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的地域,是旅游者游览和旅游消费的场所。廊道为林带、交通线路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的,基质一般指斑块所在的区域背景。

 4.3 旅游景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能够为研究空间异质性或自然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然而如何很好地将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运用到旅游景观研究中来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是旅游景观或是旅游学本身的理论、方法不够成熟,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单元如何替换为旅游景观中的研究单元还没有解决;二是旅游景观研究中的众多数据难以获取,无法支撑景观生态学众多方法中的需求。

 因此,在以后的旅游景观研究过程中,一方面继续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完善旅游景观的相关理论,完成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中的研究单元向旅游景观研究单元的过渡问题;另外要完善旅游学中的数据获取方式,同时简化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应的研究方法,使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为旅游景观研究服务。

  5 结论与讨论

 旅游景观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的新的领域,旅游景观的概念存在着不确定性,研究理论基础薄弱,方法未成体系。景观生态学为更好地开展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旅游景观研究中,旅游景观的概念、研究内容等相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尚需深入探讨,旅游景观的尺度、格局与量化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因而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在加强旅游景观的基本理论、量化方法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应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