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库蓄水24年,里面最大的鱼有多大?
它每年都要为黄河泄洪泄沙,小浪底库区到底是鱼类的天堂还是地狱?
调水排沙给小浪底库区带来巨大风险,为何还要继续?
比起三峡水库和白鹤滩水电站来说,小浪底水库在国内的知名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它的作用并不小。
小浪底水库全称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孟津县和济源市之间,由它控制的流域面积为69.4万平方公里。
而且黄河小浪底由于环境保护得当,周边风景优美,水坝雄伟壮观,是一个 旅游 胜地,还被大家誉为“小千岛湖”。
其实小浪底工程于1994年9月正式开工,19年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第一台机器开始供电,2001年最后一天全部竣工。距今,小浪底水库已经蓄水24年了。
说起来,小浪底蓄水这么多年,库区中最大的鱼有多大呢?
小浪底库区的水面面积为272.3平方公里,总库容高达126.5亿立方米,且水质优良,库区底部生物复杂多样,非常适合鱼类生存和繁殖,完全可以说是“鱼类的天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小浪底已经发现了28种鱼类,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鲢鱼、鲫鱼和鲤鱼等。
库区虽然没有像中华鲟、白鲟和长江鲟等大型鱼类,但蓄水二十多年,还是有很多体型较大的鱼,有人曾经在小浪底库区捕到过156斤的鲤鱼,100多斤的鲢鱼和鳙鱼更是常见,跟其他水库的鱼比起来要大得多。
然而,小浪底水库不仅具有蓄水、供水、发电等功能,还在黄河减淤、排洪的工作上担任重要角色,是黄河干流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出口的要塞,成为治理和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为了治理黄河,小浪底每年都需要为黄河泄洪泄沙,大多用“人工扰沙”的方式进行,就是借助河水的势能,进行人工扰动河床的土质,来实现河床下切以及输沙入海。
那么,小浪底还是鱼类的“天堂”吗?
因为,在进行排沙泄洪时,鱼类生存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鱼儿们的生存空间会被大大挤压,有时候鱼儿们还会因为大量排洪的时候被冲到岸上,就算没有被冲出来,它们也会在巨大的冲击力下遭受严重的身体损伤。
每年到黄河汛期来临时,小浪底就会进行大规模的排沙、泄洪工作,此时小浪底库区的水流会加快,水中的含氧量会大幅度降低,这段时间黄河下游的居民常能捡到大量因洪水拍打而断头的鱼。
就因为这些排沙泄洪的工作,给鱼类生存产生了严重影响。
其实除了给鱼类造成影响,有时候排沙泄洪工作还可能给水带来严重的污染,如果防护工作不到位,或许还会破坏小浪底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既然泄洪排沙工程给小浪底库区带来巨大风险,为何还要继续呢?
其实每年黄河汛期主要有次,小汛在春季,大汛在夏季,小汛不足为惧,主要是大汛。因为大汛要持续3-4个月,大概在每年的6-9月份期间。
如果不对其作出防护措施,可能就会对周边造成严重的威胁,黄河洪水也时常在我国上演,要不是小浪底水库,可能给周边居民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加严重。
如果对这些水进行合理利用,它们的作用非常之大,例如将其引到黄河下游干旱的地区,用于灌溉农田;或者引到一些受国家保护的生态区,形成湖泊;再或者引到缺水的西北地区,能大大改善西北地区居民的生活。
另外,如果不进行清淤排沙工作,小浪底附近的泥沙堆积,容易和水电站带来影响,会更加严重地压缩河里生物的生存空间。
不过对此还有人认为要是不进行调水调沙,按照正常的水困运行,河口的生态会更好,而且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小浪底排沙的功能已经大不如前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调水调沙上,却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其实,对小浪底工程来说,它确实存在某些弊端,但水库运行近20年,给各个地方带来的好处也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我们无法否认它的作用和价值。
但小浪底工程确实还有改进的地方,如今排沙能力下降,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改变水库的运行方式,更加有效地利用黄河水。